研发团队主要成员有:吴茂玉、宋烨、姜鸿明、姜中武、梁潇等。
团队成员累计主持过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科研课题和项目百余项,创新团队和主要研究人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有4项,市级以上科技科研奖励30余项。
团队成员均来自农业和相关的食品加工领域,有研究大田作物(小麦专家)1人,研究果业(苹果专家)1人,研究食品(果蔬专家)加工1人,研究硅肥施用和硅的检测方法1人,研究生产应用1人。硅元素肥料创新团队的研究涵盖了农业种植的全领域,从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到果业、果品及叶类蔬菜和瓜果类蔬菜,富硅农产品和果蔬加工品,研究与研发水溶性硅肥,从理论到生产深入研究硅元素的作用机理和挖掘硅肥应用的增产潜力,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对全新的硅元素肥料施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联合研究攻关。是国内硅元素肥料系列产品的专业研发团队。
团队成员关联性强,既有明确的分工又互通互补,从粮食作物生产、蔬菜果品到产后加工,硅元素的测定方法研究以及硅肥大面积应用相关标准的制定,从食品安全生产源头到农业产业发展研究贯穿现代化农业的全产业链条。 团队科研创新能力强大,具有扎实工作作风和工作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连续两次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苹果综合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果蔬采后处理及预冷技术装备研发示范”、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山东特色果蔬资源绿色加工产业化与品质提升”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2位),省部级科技奖励28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致力于果蔬贮藏加工、功能成分提取及综合利用、质量分析评价与标准制定研究与成果应用推广,在全国果蔬优势产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0个。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果品采后标准化体系制定者。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31项;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3 项;授权专利18项,完成科技成果评价20项;获得各级科技奖励12项,发表论文70余篇。组织建设全国果品标准化贮藏加工技术委员会、国家果品流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制定国家果品采后标准化体系;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透明工程,开展苹果、梨、草莓、番茄等果蔬质量品牌建设,完成国内首批果品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工作;开展质量数字化研究,研发红枣期货不合格果智能检验设备,为百果园开展“三个零蔬菜“技术规程制定,带动果品质量评价向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主持完成了国家省市科技课题40多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14项,选育小麦新品种1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及专利权10个,发表论文48篇,培养研究生7人、博士后1人。主持选育的烟农19,通过6省(市)审(认)定,遍及十余个省份,累计栽培面积近3亿亩。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山东、河北省中南部和河北省中北部的审定,连续7年15次在多省份多点实打亩产量超过800公斤,有二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一次刷新全国冬小麦旱地单产最高纪录。是小麦高产育种技术的新突破,新高度。为国家小麦的自足自给提供了品种保障。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泰山学者,国务院津贴专家;专业从事果蔬栽培、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主持国家省市苹果科研课题32项,获省市成果奖励12项等,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及专利权12个,发表研究论文120篇;出版著作7部,培养硕士研究生28名,博士后2名。研究出的脱毒烟富3号苹果品种,长势旺,结果早,品质好,在苹果栽培主产区推广1000万亩,成为我国苹果的主栽品种。为苹果的保障供给做出了贡献。
博士、研究员、泰山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山东省果树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现担任国家农业部黄淮地区果树科学试验站站长。先后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称号。 主持承担国家、省级课题二十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 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二等奖 4项。审认定大樱桃品种14个,其中国审2个,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个;审(认)定蓝莓新品种 12个,其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种权 4个。采用先进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定向育种,创制的甜樱桃新品种和 矮化砧木,已在国内外累计推广 150万亩以上,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达 200亿元。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植保学会理事、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农业农村部园艺害虫综合防控创新团队带头人等职务。先后主持和承担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和山东省水果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等项目30余项。率先研发了苹果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生产技术。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首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论文350余篇,编著书12本,授权专利40余项、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10项。先后培养博士后和硕士研究生10余名。先后获首届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和山东农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称号。
高级农艺师、硕士生导师。现任烟台斯立康硅产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烟台市土壤修复协会主任委员。山东农业广播电台特邀嘉宾、辽宁省葫芦岛新型农民技术学校特邀讲师。主持参加完成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的《硅在高品质农业上的应用》项目荣获乡村振兴组二等奖。主要从事土壤改良、土壤修复以及土壤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研究工作,在肥料的研发以及土壤修复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对硅肥的研发及使用有独到的见解,对“硅”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很深的造诣,其主导研发的液体硅肥“深海源硅”荣获国家专利。同时对果树的管理也有很深的研究,极大的提升了苹果、大樱桃、梨、草莓、西红柿、黄瓜等各种经济作物的品质,为新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烟台市农科院果树分院副院长。农业部樱桃行业科技专项首席专家、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副理事长、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术兼职烟台市学科(技术)带头人、烟台市“农业科技专家讲师团”专家、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烟台果树》杂志编委等。主持完成了国家省市科技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6项,发表论文9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樱桃品种、抗性砧木选育。通过杂交育种、实生选种、芽变选种、分子辅助育种等途径,选育一批优质、大果形、硬肉型优良品种。2、樱桃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包括栽培模式、简易整形修剪技术,花果管理技术、肥水调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大樱桃研究所所长。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樱桃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烟台市大樱桃协会秘书长。主持完成了国家省市科技课题8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3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山东省农业厅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从事核果类果树的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重点从事大樱桃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